什么才是「正确」的交易逻辑。
某朋友,他前段时间学了一个均线顺势策略,打开历史图表一复盘,觉得妙啊,拟合度爆炸,以为自己找到了至简的“圣杯”;
然后开始盯着均线,只要黄金价格站上均线立马跟进做多,损了也不气馁,再跟着均线向下开空,一来二去的,趋势没产生,震荡市的过山车坐的吐血。
谈及自己的亏损,他对我说:只要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必然可以实现盈利,但这一点很难,还需要修炼,让自己有一个稳定的心态。
我:???

但实际这不是简单,而是简陋!
把均线和趋势联系在一起,更把追涨杀跌和顺势策略混为一谈,这种僵硬的线性思维已经埋下了亏损的种子,剩下的只不过是用金钱来证明自己是个傻瓜罢了。
什么是线性思维?
其特点是根本意识不到市场环境变化的差异性、趋势演变的随机性,只会通过技术理论建立因果联想。
譬如,看到一轮趋势上涨前站稳了XX均线,便以为每次站稳XX均线都有可能形成上涨趋势,继而认为XX均线具备“神奇”的效果,它能推动和预言趋势的产生。
这是一个典型逻辑谬误,我用三段推理举个例子:
大前提:价格呈趋势运行,并向阻力小的方向前进
小前提:上下支阻如果被突破,就代表它这一边阻力小
结论:突破=趋势来临
乍一看是不是有道理, 但你仔细琢磨琢磨,这么一个大前提概念是模糊的,例如趋势如何前进?它是流畅的一波到位,还是波浪型的价格运动?什么周期的阻力才能有效的“验证”趋势?什么级别的单边才能称得上是趋势?突破形成趋势的概率有多高?
这些隐藏的条件完全被忽略了,还以为自己得出了可靠的结论...
所以很多人干脆使用突破策略做交易,追着涨跌跑变成“持续在市”的逻辑,强调进场而不注重出场,知道低胜率,但不知道胜率究竟有多低,最终压不住频率,导致偶尔赚一笔的盈利,不够平日里追单亏的。
线性思维的缺陷,在于它总是让我们忽略前提背后的要素条件,不动脑子思考交易逻辑是否合理,便通过“直接联想”得出了武断的结论。
当然,我并非说市场走势不存在规律,而是这种“规律”往往只在特定环境下有效,也就是说找出那些隐藏的“要素条件”,并对其进行明确定义,才是真正决定你交易系统是否有效的东西。
趋势经由突破产生只是个表面现象,深层因素则是基本面变化影响了投资者对于价值的理解,继而对未来价格走向产生了指引。
换句话说:基本面的动荡,创造了市场的波动性,而波动性高的市场环境才具备足够强的“动量效应”产生趋势。
例如20年原油的暴跌和上涨,一方面是疫情需求崩溃导致接连暴跌,一方面又明摆着原油这个“经济血液”不可能真的比矿泉水都便宜,长期价格的回归是必然会发生的。
一些人,每天去翻看各种新闻试图解读出疫情各国怎么应对,经济何时恢复正常,想要凭借匮乏的知识,来预测全球经济面的变化在走势中寻找确定性。
另一些人则过于恐惧短期的波动,被日内大涨大跌吓破了胆子不敢动手,什么技术分析和系统策略,挡不住他失去动手的勇气,在波动面前主动缴械投降了。
而作为一个交易者,你真正该关心的是什么呢?
不是短期会怎么涨,怎么跌,而是认清这个市场背景,极端市况下去考虑走势会在什么节点开始发力加速,有这个信念,立场重要吗?上去你是多头,下来你是空头。
那种环境下,我平时天天吐槽的突破策略,就变成了“捡钱公园”的欢乐入场券,包括我当时做多,我根本不知道它底部在哪,只是节点被突突了挂损追了一单,然后一看涨势挺猛就拿住了而已。
所以要素条件一是什么呢?
是衡量市场背景,只在适宜的市况下入场交易,简单点说,就是通过识别市场背景,确定自己的交易风格应该积极还是保守。
要把不同的策略放在合适的环境下去用,如果当前市场背景不在系统适应范围内,你多看一眼报价都是错的;
但有些人就喜欢不停的参与价格波动,毫不察觉市场波动性已经下降了,就这样在震荡市中被高K带着跑,频繁的多空买卖挨耳光,还以为自己是在承担趋势交易的试错“代价”呢...

再比如,我们为什么要划分市场结构,提前确立趋势节点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得关心哪些位置是重要阻力,并假定它的突破能引发市场预期的升级,继而推动新一轮趋势的发展。
直白点说:我们要分析走势的下一波将会在什么节点爆发!
显然,市场不是个神经病,各个时间周期下能找到的水平支阻太多了,显然它不会频繁的在每个阻力都爆发一遍,所以你需要分析,去排除那些疑似无效的,价值不高的节点位置,如果你过滤的好,眼光独到,突破同样也是一个好策略。
就好像一个修车的段子:
某人早上刚发动汽车就听见叮当哗啦的声音,下车查看,原来是发动机位置掉下来一个断头螺丝,他随即前往4S维修,还以为是个小毛病上紧就没事了,结果到店工作人员报价,费用要三千一百八。 他大惊问:为什么这么贵? 工作人员答道:新螺丝一百八, 但知道是哪掉的装回去,用多大的力矩把它拧紧,值三千。(记不清了,大意如此) 最后,你还需要考虑价格的运动路径,不同阶段的动能强弱,然后做出合理的介入计划和仓位安排。 在这一点上大家需要知道,趋势是价格的主要运动方向,但趋势启动并不代表价格就毫无回踩的连天破位上涨。 相反在趋势运动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次级折返走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回调和反弹,之后日内还有更加细微的无序杂波,它们是一些定期公布的财经数据对走势产生的影响扰动。 所以你为什么要考虑价格的运动路径呢? 就是让你去考虑短期趋势有没有衰竭,它会不会在接下来遇阻形成折返回调,然后尽量选择在回调完毕后进场,让你的进场位置是具备优势的。 突破逻辑比较明确简单,打出浮盈很容易,但致命缺陷是点位劣化, 赶上回调就是连本带利的回吐,所以它不适合作为加仓策略。 换句话说,趋势就个弹簧,它阶段性的释放动能,又阶段性的回撤蓄力,所以我们的仓位管理要尽可能的拟合趋势运行的强弱“节奏”, 在大K末端主动减仓,在回调完毕时超量回补。 但很多散户会怎么样?他们更喜欢看着大K追单,在回调时自乱阵脚,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反人性,反的不是我们自己,而是散户的“常规思维”,要逆思维而动。 总而言之,交易系统虽然它能提供一个标准化的行为依据,但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完全机械化不动脑了,因为市场背景是会周期性变化的,而且日新月异的走势演变也存在细微的“变量”,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加以研究和修正。 所以交易系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分析流程,从市场背景的辨识到交易风格的确定,再到市场结构、趋势节点的识别,再确定自己采用何种进场策略逻辑,最后才是具体的交易计划。 譬如,趋势刚刚启动时,都是震荡走势的顶底区域;而中段介入的好点位,往往产生于回调反弹之间;没有研究,加深认知的过程,很难有信心去及时把握。 盘前计划,它们不是白用功,而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打磨自己的思路,为心理做足的铺垫,这样看见信号,才能顺理成章的去反应,而缺失了这个环境,只怕看见活跃下意识的就起了畏惧和怀疑的心理。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easiavip@gmail.com
下一篇:盯盘,到底是在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