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方法论之『周期共振』 (上)
多数人认为顺势交易很容易,只需跟随市场方向,在突破之时建仓买入即可。
但我认为顺势交易很难,因为想要做好,会看趋势远远不够,而是要明确自己的战略方向,再从小级别中窥见「趋势延续」的战术先机,从而捕捉回调产生的优势点位,让自己的进始终保持在阶段局部的「顶/底部」。
大级别和小级别,代表长/短期时间周期的差异。而方向的分歧和统一,是不同级别的走势分化和共振。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对趋势交易理解的更为透彻。
震荡是什么? 趋势的本质是价格呈现单边运动,有明确的上升和下降轨迹,代表了市场波动从无序到规律化的转变。 而波动规律从震荡演变为趋势,对投资者而言未来变的能够「理解」 可以被「推演」了,那么市场环境变化的背后到底蕴藏了什么秘密?

震荡区间是价格波动受限,形成「上下边界」之后,价格在恒定的区间内来回摆动,它代表了供需面的平衡,多空双方力量持平,谁都无法推动价格突破更近一步。
对于趋势交易者而言,震荡是需要被「放弃」的交易机会,因为它的波动性极弱,固然「区间边界」是明确的,但震荡中的价格波动却不一定能够触及阻力/支撑。
在大多数情况下,震荡会随着时间延长呈现出「逐步收敛」的状态,导致价格摆动效应减弱,高低点不够规则。
它的优点在于:支撑阻力构成的波动边界、价格受阻产生的反向转折、较为明显的风险和获利空间。 它的缺点在于:震荡形成后知后觉,震荡结束突如其来、 区间内波动逐步减弱操作难度大、无序走势交易频繁 所以对于我们趋势交易者而言,市场的「震荡规律」是不具有利用价值,获利效应较弱的「鸡肋走势」。 因为在区间内高空低多是一种比较激进的交易方式,短线的获利空间太小,导致盈亏比不够优势。如果做不到高胜率的话,偶尔的盈利很容易被日常的损单所稀释,再加上震荡中来回操作,过高频率产生的交易成本,堪称账户的「放血利器」。 短线为什么是新手的坟墓呢? 就是因为价格空间制约,只能吃固定盈亏比,潜在利润极其有限,想要实现盈利只能通过日复一日的积累或者放大仓位重仓交易。 这导致了许多新手对交易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每天都想赚钱,每天都要买卖" 、 “轻仓利润小,重仓利润大” 。。。 趋势是什么? 如果震荡代表供需面的平稳,多空双方力量的均衡,那么趋势的本质是脆弱的平衡被打破,多空力量的强弱变化,强势的一方推动价格突破近期波动的临界值。 我们认识到供需平衡的「脆弱性」 趋势出现的「必然性」, 赋予其一个概念就是「突破」 震荡是市场预期分化,趋势是市场预期统一,它们以价格运动的方式表现出来(震荡/单边),推动因素是基本面重要消息的冲击或者技术面市场走势的演变。 例如我近期重点交易的黄金,它每一轮阶段震荡的突破,源于重要消息的影响。

六月,价格从1850跌至1765,源于美联储决议释放的货币政策收紧信号。

八月,价格从1790跌至1680,源于非农数据爆冷,导致市场预期美联储年内缩表。
而透过技术面我们看到的是,1850和1790都是日线震荡的边界,它们的突破同样也能揭示未来价格的暴跌。
为什么呢?答案是:趋势的核心,源于市场预期统一所产生的单边动能和交易惯性。
和震荡交易不同的是,大趋势形成所产生的盈利空间是远高于震荡交易的,而较长的持续时间和波动空间又可以让趋势交易者充分的去规划布局,在底单盈利的基础上,用浮盈去滚动加仓,积累仓位。
短线交易是主动的,因为需要明确固定的止盈位置,计算盈亏比。

趋势交易是被动的,因为是随着时间来积累仓位,只要趋势延续不间断,那么持仓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被动获利。
同时趋势的概念是广义的,日线1850—1765是趋势,分钟1850—1830也是趋势,价格运动规律是一样,但差别在于大周期往往影响了市场的交投情绪,引导交易者对于长远价格的预期,而小周期它只不过代表了日内价格自然的摆动而已。
换句话来说,趋势的成立引导了投资者的交易方向, 而投资的买卖行为同样作用于趋势本身,构成了推动趋势延续发展的惯性。
顺势是什么呢?是跟随市场,来锦上添花。
周期共振是什么? 上面我讲了三个点,阐述了: 1、震荡和趋势的本质差异,波动规律的变化和获利效应的不同。 2、趋势形成源于基本面消息的推动或技术面走势的演变, 3、趋势的发展是投资者预期统一,对未来价格的共同预期引导了买卖行为,构成了趋势延续的惯性。 当然这些概念,一些新手朋友可能无法理解,但它们是非常有价值的东西,构成了我们理解市场价格运动的认知基础,也总结出了我们最核心的交易逻辑,因为任何一种交易系统都源于对市场某种规律的总结。 认知才能总结,总结形成策略,交易系统必然要具备一定程度上的「规律优势」和「概率优势」, 不然我们凭什么相信自己的系统能在未来市场中持续有效? 凭什么相信按照我们的系统交易就能在未来中赚钱? 所以觉得有启发但依然模糊的朋友,建议你们参加一下公号的「核心课程」 课程中有更多关于市场认知和交易逻辑的讲解,没准困住你多年的瓶颈,一节课就打破了。

震荡是预期分化,代表无方向的走势规律
突破之后趋势形成,决定我们的交易方向
听起来似乎想要做好趋势交易,只需把重点放到「突破」就能解决问题了。 但这远远不够,突破往往是趋势交易者的第一轮建仓,它是最基础的「底单」 ,也是整个交易逻辑的「开端」

有开始就有结束,而开始和结束之间自然也有「过程」,多数人认为的只要做好突破,只要拿住单子就能做好趋势,其实差的很远。
趋势交易的获利来源,主要是对减平仓位的回补,以及用浮盈来滚动加仓,它们都要求你不能只会看突破,还得知道在趋势发展中怎么重复的去介入。
这也是我们本期文章的主题「周期共振」 大周期趋势代表了市场运动的「长期方向」而小级别的走势代表了市场运动的「短期方向」
如果震荡突破,趋势的产生代表了市场预期统一,那么长期方向(大周期)和短期方向(小周期)同向就代表了趋势进一步的延续。
大周期趋势作为市场的主体运动,它有着持续时间久,波动空间大的特点,更多的时候作为我们的交易方向,例如多头趋势中,理应秉承逢低做多的交易逻辑,而空头趋势又是反过来的逢高做空。

那么「逢高、逢低」本质上都是趋势中回调所产生的阶段性的优势点位,例如多头最高1900,其后回调到1850,那么回调给出的低点就是所谓的「逢低」。
但我们趋势方向明确,小级别就可以完全去“抄阶段底” 了吗? 肯定不行,因为回调和趋势,是大小级别的走势分化,大周期上涨,小周期下跌。
如果无脑进场,同样也有可能挨打,因为你难于预测回调会持续多久,以及它会回调到什么点位,没有任何方法可以预测市场的拐点,大周期和小周期都是一样的。
所以怎么可以安全,又及时的把握回调的阶段低点呢? 怎么建立信号来捕捉趋势过程中的优势点位呢?
答案是,过滤和验证。
过滤,是用大周期趋势作为交易方向前提,来排除那些违背逻辑的走势波动。
例如我前面写过的双均线交易策略,利用大参数的均线作为「长期方向」的代表, 用小参数的均线作为市场「短期方向」的代表,这样通过它们的交叉变化,就形成一个独立周期的过滤策略。

同样我们再去细化这个思路,把均线代表的长短期方向,换成日线和小时线。
日线趋势代表了市场的「长期方向」 而小时线代表了市场的「短期方向」,它们方向的共振,代表了走势在短期和长期中得到统一,趋势即将延续。
而日线和小时线的分歧,是回调和阶段震荡的出现,日线上涨,短线下跌、被过滤放弃掉的日内杂波。
用一句话来说,放弃周期逆向,把握共振同向。
验证,是对回调完毕的定义,回调的意义在于它释放了超买和超卖的过度投机风险,也带来了价格修复后阶段性的优势点位。
回调完毕信号的建立,是,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回调产生时,我们绝对不盲目去赌小级别的走势拐点,而回调完毕时,我们要积极介入去把握回调带来的加仓机会。

很多人做趋势有个思维误区,喜欢在不同级别的突破中寻找交易机会,这样导致他们的点位不够优势,频繁出现的获利回吐导致他们单子无法坚定持有。
而做趋势的关键,在于让自己的加仓永远保持阶段性优势,这样浮盈才能作为护城河,抵消价格回调的风险,推动保本持有。
把握回调完毕,需要制定信号作为验证,比如以图形为主的大周期方向过滤,小级别买点验证或者以指标为主的大周期方向匹配小周期指标组合进行验证。 但需要注意的是,周期同向的核心是过滤,而过滤的意义在于排除「低效」和「不适宜」的交易,它并不能通过层层过滤手段来增加「胜率」 不要觉得通过趋势方向或多周期的层层过滤,就能增加确定性,趋势的发展和演变往往来源于一连串的巧合,其中有客观事物演变的必然性,也有各自突发事件推动的偶然性。 对于多数人来讲,他们亏损并不是因为没有把握住趋势,而是什么钱都想赚,有点机会就想动手,这种对于机会价值没有认识的交易者,被频繁错误和鸡肋的交易绊翻了跟头。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easiavip@gmail.com
下一篇:交易方法论之『周期共振』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