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纵横江湖 >> 体制内生存之道

体制内,如何有效避免“背锅”?

作者:admin时间:2025-06-29 阅读数:48 +人阅读

体制内工作,一谈到“背锅”,大多数人都此避而不及,都想远离,都不想背锅,免得惹火上身,而且特别痛恨爱甩锅的人。


其实,我不以为然,关于“背锅”,我们得正确的认识。


并不是什么锅都不能背,也并不是所有领导让你背的锅你都要背,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能不能背锅,主要看锅的性质,事情的严重性。


事情不严重,哪怕小领导让你背你都可以背;事情严重,哪怕是一把手让你背,你也不能背。


背锅背得好,会拉近和领导之间的距离,加深彼此的感情;背锅背不好,会影响自己的声誉和口碑,甚至会毁了自己的前程


一、要不要背锅得看锅的类型


实际上有的锅是可以背的,那些小错误,不违反原则的事情我认为背没问题。用自己暂时的一点小损失,来帮助领导。


作为过来人,我讲一个很多年前的真实案例:


A是部门里面的业务骨干,要给上级单位报送一个重要材料,处长B签完字以后让A送给分管领导C审核签发。


结果被分管领导C查出来一个错别字,权利的“利”写成“力”,这个分管领导是个非常细致和严格的人。


当着A的面,立马打电话给处长B叫来。分管领导上来就给处长劈头盖脸训斥了一顿,说你有没有对这个材料把关,这么明显的错别字看不出来,你名字签的挺大的,内容到底有没有看。


这时候A接话了,领导是我不认真,处长用花脸稿认真修改了,特意提到了这个字,说“权利”和“权力”什么意思,怎么使用。


怪我清稿不够仔细,没清干净,是我工作不认真,我的锅。


实际上,处长B他并没有看,前一天晚上处长因为着急回家接孩子,直接就给签字了,并没有看内容。


第二天早晨拿给分管领导签发,结果被痛骂了一顿。事后,处长对他非常感激,感谢关键时候鼎力支持,两人关系指数级升温。


像这种锅就是可以背的,不是什么大事,因为这种锅不是违法违纪的事情,不会触犯什么原则,顶多被领导劈头盖脸“羞辱”一顿。


有的锅坚决不能背,比如审计要来上级单位巡视检查,领导让你修改之前的材料文件。


还有一些招投标、政府采购、资金使用等,这些环节有明文规定,千万别信“特事特办”的鬼话。真要出事,纪委查的第一件事就是“程序合不合规”。


二、留痕!留痕!还是留痕!


《韩非子》说:“事以密成,语以泄败”。但体制内做事,得反着来—越重要的工作,越要吵吵得全世界都知道。


比如:领导让你去办公室,或者布置工作,提要求?你应该这样做:


你要当场录音(手机悄悄开录音功能,别被发现就行),或者带上纸和笔记录下来,记录领导什么时间说什么话,让你干什么事等。

工作群里布置工作,多问一句,多问一嘴,别怕麻烦。王局长,您说的跳过招投标直接施工,我这样理解对吗?他回答你是还是不是。


别怕领导嫌烦,真出了事这就是“领导授意”的证据,注意保护自己。

再比如,关键环节拍照+写日志:X月X日,X领导到现场指示调整施工方案,未走变更程序,本人已口头提醒存在的风险点,领导说没事,先这么干。


三、将锅回甩给领导或者拖一拖


我们都知道,工程项目建设未批先建是违法行为,是不允许的。领导还让你抓紧推这个项目,让施工单位必须下周开工。


实际上这个项目还没有招投标,更没有省住建厅的审批手续,就不能开工。


你可以把皮球踢回去,让领导去走应急程序,让他签这个字,然后你拿他签的字就找相关部门去协调。


或者遇到这个事,你可以拖一拖,不要那么着急的干,毕竟是违规的。其实,领导也知道是违规的,他只是一时头脑发热管不了那么多,让你先干再说。


你拖一拖,放着不干,他也知道你怕担责任,你一直拖着,你不愿干,他就会找其他人干,这样你就可以从这里面摆脱出来了。


记住:体制内最忌讳“领导让干啥就干啥”,领导的话就是圣旨类似的憨憨思维。


你越听话,领导越觉得你好拿捏——出了事第一个把你推出去当“替罪羊”。


四、不要轻信他人


一些人之所以背锅,就是警惕心不够强,轻易被他人忽悠,结果成了替罪羊。


有的人领导给他布置工作,他反手布置给你,并且说领导让你干的,领导都交代了让这么干,以前我们都这样办的,你放心好了。


因此,在听到这些话时,最好保持清醒的头脑,先别考虑是不是领导交办的,而是要琢磨这事符不符合规定?能不能办?


要是不符合规定的,那就得提高警惕了,搞不好就会被带进坑里。


总而言之,一个人犯错往往是在不经意间,所以干工作要时时谨慎、处处小心,尤其是在体制内工作,切不可大意,不要冲动,不要被人利用,三思而后行,才能减少犯错!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easiavip@gmail.com

标签: 体制内

壕哥

赚钱是最大的刚需